五年级数学教案

时间:2024-10-28 15:51:06
五年级数学教案

五年级数学教案

作为一名教职工,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,进而选择科学、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五年级数学教案1

教学目标:

通过练习提升学生对圆的认识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回顾导入。

学生介绍已经知道的圆的知识,教师有选择地板书:圆心、半径、直径。

揭示课堂--圆的(再次)认识。

二、圆的再次认识。

⒈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。

⑴按要求画圆。

出示练习十七第2题。

自己画;媒体出示画圆的方法;仿照画法规范画圆,提醒学生们在圆中标出半径或直径。

⑵快速画圆。

出示练习十七第3题。

同桌比较圆的大小;量出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多少,同桌交流。

⑶画最大的圆,

出示练习十七第4题。

在正方形内快速画圆;同桌比较圆的大小,合作量一量圆的半径;画一个最大的圆,交流半径是20毫米的理由;想一想,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。(教师在“半径”两字的右侧板书:决定圆的大小)

⑷利用数据比较圆的大小(班级交流)。

出示练习十七第5题。

⒉感受圆心决定圆的位置。

⑴分步出示练习十七第6题。

指名回答问题。

⑵同桌说说填填第⑵问,班级交流移动的`方法。

⑶独立完成第⑶问,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圆心的位置。

⑷问答第⑷问。教师在圆心右侧板书:决定圆的位置。

⒊感受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。

⑴出示练习十七第7题。

⑵同桌合作完成。

⑶班级交流你的发现: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;图中量直径的方法和道理。

⒋欣赏生活中的圆。

⑴自然现象中的圆。

⑵工艺品和建筑物中的圆。

⑶运动现象中的圆。

三、总结全课,布置作业。

⑴看板书,总结全课。

⑵布置作业。

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。

五年级数学教案2

设计说明

1.开门见山,引入新课。

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,一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。由于教学对象不同、教学内容不同,开头也不会相同。本节课直接拿出计算器,开门见山,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用计算器探索规律,使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,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。

2.注重开展自主学习。

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,学生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,由于有切身实践,往往体会深刻,有助于激发悟性,增强思维力度。缘于上述原因,在每个板块的活动中,都积极为学生主动尝试、交流、讨论等创造条件,为学生探索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,让学生在自主合作、探索交流中发展思维,提高学习能力。让学生经历猜想、验证、交流、总结、应用的过程,层层深入,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乐趣,这样才会使课堂生动有趣。此外还重视方法的总结,在学生会用规律写商后,让学生回顾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,并试着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。

课前准备

教师准备:PPT课件、计算器

学生准备:计算器

教学过程

⊙开门见山,引入新课

今天的新课,我们请来了一位特别的.“朋友”(计算器),有了它,我们的计算既快捷又准确,它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,就是帮助我们发现规律。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计算器一起来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吧!(板书课题)

设计意图:开门见山,直接导入,通过利用计算器的好处,让学生带着“特殊功能”这个疑问进入新课。

⊙合作探究,总结规律

1.建立猜想。

出示例9中的前两题:1÷11 2÷11

(1)使用计算器。

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1÷11的结果。

(2)根据结果猜想。

师:通过刚才的计算,我们已经得出1÷11=0.0909…,如果在这道除法算式中,除数11不变,被除数乘2,得到的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

学生提出猜想:0.0909…×2=0.1818…,因为除数11不变,被除数1扩大到了原来的2倍,得到的商也应该扩大到原来的2倍。

2.验证猜想。

(1)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2÷11的商,验证猜想。

(2)引导学生举例进一步验证猜想。

猜想:

①商是循环小数;

②2÷11的结果是1÷11的结果的2倍……

出示3÷11、4÷11、5÷11,不计算,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这几题的商,并用计算器验证。

3.总结规律,运用规律。

(1)观察各商的特点,寻找规律。

师:仔细观察这些算式,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?

预设:

生1:除数不变,被除数与第一题相比分别扩大到原来的2~5倍,商与第一题相比也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2~5倍。

生2:商都是循环小数,整数部分都为0。

生3: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。

(2)运用规律。

请学生根据探究出的规律写出例9中后四题的商。

4.总结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。

用计算器计算

五年级数学教案3

教学要求

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、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,巩固制作这三种简单的统计图。

教学步骤

一、基本练习

口答。

(1)常见的统计图有哪几种?它们各有什么优点?

(2)如果已知几个数量并列,不相关联,只要求表示数量的多少,例如各年级人数,那么制作哪种统计图最好?(条形统计图。)

二、指导练习。

教科书第71页练习十四第4题。

第4题,先由同学们报己的身高(课外要求同学们量出身高),在黑板上依次板书身高数据。再根据此题的统计表进行统计,并填人统计表中。集体订正后,再画成条形统计图。

三、全课(略)

统计二

教学目标:

1、进一步理解统计图表的意义和作用;

2、能看懂图表,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;

3、培养学生的观察、分析、比较、语言表达等能力,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。

[教学内容]: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统计与生活活动课

[评析]:统计与生活这节课是在六年级学生学完统计单元知识知识后,所设计的一节活动课。根据大纲要求和新课程实施标准,统计内容要求学 ……此处隐藏17368个字……少及验算

五年级数学教案14

教学目标

1.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.

2.知道利用最基本的数量关系求出其中任意一个未知量.

3.能根据关系式计算.

教学重点

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.

教学难点

会利用数量关系式求出其中一个未知量.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准备

(一)用字母表示

1.加法交换律_______,乘法交换律_______.

2. 简写为_______, 简写为_______或_______.

(二)复习常见的数量关系

二、新授教学

(一)

1.教师介绍: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,这些数量关系同样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.

2.举例说明

例如:路程=速度时间

用字母 表示路程, 表示速度, 表示时间

公式: =

3.变式练习

(1)已知某一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,怎样求它的运动速度?

(2)已知某一物体运动的路程和速度,怎样求它的时间?

(二)教学例2

例2.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,从甲站到乙站行了4.5小时.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?

1.教师说明:利用数量关系式,只要知道某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,把它们代入上面的公式,就可以求出所行的路程.

2.学生分组讨论

(1)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是什么?

(2)本题的数量系是什么?

(3)怎样用字母表示?

3.尝试解答

=_______________

=_________

答: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_______千米.

(三)巩固练习

1.收入、支出和结余的关系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:结余=收入-支出用a表示收入,b表示支出,c表示结余,写出这个公式.

2.一个学校食堂上个月收入伙食费3475元.各项支出一共是3058.73元.这个食堂上个月结余多少元?(把数值代入上面用字母表示的公式计算)

(四)归纳总结

1.理解题意,找到数量关系.

2.式.

3.代入数值计算.

4.写出答案.

三、课堂小结

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?

四、巩固反馈

(一)填空

1.已知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路程,那么时间=_______,用 和 表示速度和路程, 表示时间, =_______

2.已知商品的`单价用 表示,总价用 表示,数量用 表示,那么 =_______, _______, _______.

五、课后作业

(一)1.如果用a表示工作效率,t表示工作时间,c表示工作总量,写出求工作总量的公式.

2.一个工人每小时可以加工零件25个,利用上面的公式,算出这个工人8小时可以加工多少个零件?

(二)1.如果用b表示小麦单位面积产量,x表示面积数,s表示总产量,写出求总产量的公式.

2.根据上面的公式,分别写出求单位面积产量和面积的公式.

六、板书设计

例2.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,从甲站到乙站行了4.5小时.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?

路程=速度时间

=604.5

=270

答:甲、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270千米.

五年级数学教案15

【教学目标】

1.使学生通过观察、猜想、验证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。

2.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。

3.培养学生分析、判断、概括的能力。

【重点难点】

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。

【复习导入】

1.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,5的倍数的特征。

2.练习: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?哪些数是5的倍数?

324 153 345 2460 986 756

教师:看来同学们对于2、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,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?这节课,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。

板书课题:3的倍数的特征。

【新课讲授】

1.猜一猜:3的'倍数有什么特征?

2.算一算:先找出10个3的倍数。

3×1=3 3×2=6 3×3=9

3×4=12 3×5=15 3×6=18

3×7=21 3×8=24 3×9=27

3×10=30……

观察: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?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?(不能)

提问: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,它还是3的倍数吗?(让学生动手验证)

12→21 15→51 18→81 24→42 27→72

教师: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,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?

(以四人为一小组、分组讨论,然后汇报)

汇报: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,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。

3.验证:下面各数,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?

210 54 216 129 9231 9876

小结:从上面可知,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,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。(板书)

4.比一比(一组笔算,另一组用规律计算)。

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。

3402 5003 1272 2967

5.“做一做”,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“做一做”。

(1)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。

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

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。

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?

(2)提示: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?(既是2又是5的倍数,个位数字一定是0)

②接着再考虑什么?(最小三位数是100)

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。(120)

【课堂作业】

完成教材第11~12页练习三的第4、6、7、8、9、10、11题。

【课堂小结】

同学们,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,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?

【课后作业】

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。

3的倍数的特征

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,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。

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,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,通过猜一猜、算一算、想一想、验一验、比一比等教学环节,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,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、引导,这样效果更明显。

《五年级数学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